繼鹿溪河生態區項目之后,中鐵二院為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奉上的又一力作雁棲濕地“藍圖”出爐。
在哪里?
天府文創城中心位置
雁棲濕地位于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南部,處于落雁河流域干流下游,位于天府文創城中心位置,距離成都市第二繞高速向南約4公里。東起成自瀘高速西側,西至益州大道,天府大道從中部穿過。規劃面積10000公頃,被列為2020年成都市重點項目。
文創城作為天府新區總體功能布局“一心三城”中的三城之一,基于自然的生態本底,以文創產業為支撐,全面貫徹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理念與展現山水林田湖城交融之美的全新城市景觀形態。雁棲濕地作為天府文創城帶動城市建設發展的生態景觀項目,是“未來文創城市的綠心,天府公園城市的窗口”。
咋設計?
集文創、游憩、涵養功能為一體的
世界級文創生態綜合體
據中鐵二院高格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資源現狀及濕地系統構建著手,結合文創城的規劃發展需求,中鐵二院設計人員對雁棲濕地項目區內的落雁河干支流河道和周邊場地的濕地系統進行修復重建,重保護、輕介入、低干預地塑造山水林田生態體系。
在規劃設計方面,雁棲濕地充分借鑒濕地系統結構、特征和景觀,以場地資源為基礎,城市發展為導向,既滿足防洪、泄洪的安全功能,又能彰顯幽靜自然、可參與的公園功能。通過保留原有生態本底的方式,打造‘山青水綠、多彩繽紛、飛鳥縈繞、和諧共生’的融合生態空間。
雁棲濕地在注重保護的同時,避開生態敏感區,適度布置建設用地,充分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區域內連通21公里特色綠道線路,通過景觀橋梁聯通南北兩岸,同時為動物提供生態通廊。梳理村落林盤民居,改造為田園活動、文創交流、生態體驗等功能的聚落式建筑。依托鴻湘村老街民居建筑群,形成田園文創藝術綜合街區。發展雁棲濕地特色的農產品,組織農耕體驗活動,將自然生態的濕地農業,與文創產業、休閑業態結合起來,使生態濕地、游憩空間、城市公服功能相融合,形成集文創、游憩、涵養功能為一體的世界級文創生態綜合體,以濕地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維持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模式。
何意義?
塑造“文、休、旅”三位一體新高地
以文化產業發展為核心,成都天府新區將通過雁棲濕地建設力爭把天府文創城打造成為蜀都味、國際范的國際知名都市文創旅游目的地。
中鐵二院高格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雁棲濕地項目突出“林水一體”的特色風貌,營造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水上森林”。項目通過提煉文化、梳理地形、生態理水、營造生境等設計手法,構建六大特色風貌區,實現山-水-林-田-草的五機結合,塑造“文、休、旅”三位一體新高地。
西南最大“水上森林”要來啦!
你期待嗎~